“趙支書,這條爛路終于修補好了,這下娃們上學也安全了,我們外出也不用擔心濺泥水了,政府給咱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”。村民望著新修整好村道笑的樂開了花。
村民口中的“糟心路”是始建于1997年的武家壩村生產生活的唯一干道,由于道路年久失修,加上近年來大量不法渣土運輸車為走捷徑經常不分晝夜穿村而過,導致道路破損嚴重,晴天一身泥,雨天一身灰,對此引發的安全、污染、噪音等問題群眾意見集中。民有所呼,組織便有所應,自鄉村振興工作部署開展以來,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積極研究、多方協調,決心從群眾“急難愁盼”的實事做起,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政策資金支持,對破損道路進行修整,主動擔當作為,從道路通行安全角度出發對道路進行了限高、限寬。
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,將群眾口中的“糟心路”變成了組織與群眾之間的“凝心路”、“連心路”,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